小米手绘网小米手绘网

水粉静物写生方法

水粉静物写生方法步骤解析

 

静物写生是水粉写生的基础,它和其他画种一样,有其独特的价值。静物画一般是指将室内摆放的物品作为题材的绘画。静物画物象静止、光线稳定、色彩明确,有助于按照教学要求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进行静物的选择和布置,集中精力认真地研究和描绘,并可以根据课题的需要,安排形体、色调的繁简难易。

 

(一)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静物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情绪和作画的进程与成效,并能左右审美能力。布置静物要选择符合主体内容的物体,大小、深浅得当,并适于构图上的横竖变化,使画面有节律、有韵味,选型有特点,从整体考虑物品放置的疏密及前后层次关系,主体得当,环境和背景要注意区分,衬布的深浅、冷暖设置要得体,运用概括与夸张的艺术手法,给人鲜明、确切的印象,使内容与表现形式统一和谐,又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联想。要注意不能把一些毫不相干和形式上不协调的东西放在一起,如布置花花绿绿或艳丽的花布作背景。光线配S要使静物形象更明显,通过光照,自然地结成有机的组合,不同的光线可以造成不同的美感情调。总之,要从整体考虑物品放置的疏密、前后关系,要有集有散,有前有后,才能体现出一定的空间。

 

(二)观察研究

摆在画者面前的客观物体,需要画者运用正确的整体的观察方法,才能更深刻地去感觉它。写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主动地去表现对象。在写生时,整个作画过程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体,画局部时也不能脱离整体。虽然这是画素描的方法,画色彩也一样。所以,在作画之初,不能忙于动笔,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要从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规律,在变化中找出主调和大小色块所组成的总的色调特征。初学者仅限于局部的观察是易犯的毛病,其结果是画面混乱,物体简单,千篇一律的概念色的拼凑。

为了培养正确的整体观察的方法,学画者应多练习一些小色稿,培养辨别色彩的敏锐感觉,可在一块小纸上大略地组织一下各主要部分的色彩,即明度、冷暖、纯度等方面的位置关系。确定画面的色彩基调、物体与背景的大色调、前景与后景的大色调等,而不是专注于罐子是什么颜色,苹果是什么颜色。保持你所获得的第一印象,可快速在小色稿上记录下来,营造整体基调,所以画小色稿便于掌握大的色彩关系,确定构图。

 

(三)构图与起笔

经过观察后,对形体结构有了大的色彩关系,就可以构图了。构图的好坏,也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它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晶,也代表作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

构图要考虑到视点高度、角度与物体间距离的调整,一般将视平线放得略高一点,大约在画面上半部分2/3处,使画面产生空间深度感。各种物体的位置要自然有组合、有疏密、有平衡、有变化。主体物一般位于正中偏左或偏右的位置。物体不能画得太小或太大,四周不能画得太满,要有空间通透感。

同时,各物体的位置、形体结构、透视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前后、大小、比例问题都应正确画出来,力求完整、饱满而有变化。如果画一面墙上挂着两条鱼,造型就采用竖构图,视平线可高一些。如果桌面静物摆得满而平时,可采用横构图,俯视线看起来就高一些,给人比较自然的感觉。起稿可用HB铅笔来勾轮廓,方法和素描相同。一要准确,二要简洁,要注意结构、透视、形体特征关系等,不涂明暗调子,也不要画得太细致、具体。当熟练掌握基本技法后,可用一种或几种色起稿(常用群青、熟褐或根据画面需要用色)。但对初学者来说,还是用铅笔比较合适,铅笔宜修改,可反复推敲,觉得比较妥帖之后,再用某种色勾画一遍,并可画出暗部和阴影,将大的素描关系概括地画出来。

 

(四)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第一步的开始,铺大色调时要把握住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入手,较为迅速地将对象突出的关键部位和大的体、面、空间关系及大色块的明度对比关系表I现出来。首先可从暗部画起,再画明暗交接线、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高光。也可以从大面积的中间色画起,然后加暗部和亮部。

第一遍色一般用较大的笔调出较薄的颜色,这对画大块关系比较合适(当技法纯熟后,就可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并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相互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同时注意受光面、背景、环境和物体组合色彩的冷暖差异,要使整个画面统一于一个色调之中。画时要胆大心细,不拘泥于局部与细节,注意保留形象的准确性,随后就确定较深的颜色。铺大色调时不能只凭激情作画,过于草率易失去形体之结构,将画好的地方盖掉,也不能谨小慎微,放不开笔,甚至在每个物体的轮廓处留下生硬的边缘线,造成色彩间相互不衔接的生硬效果,给下一步带来很多困难。

铺大色调时要根据水粉特点,区别远近不同的色彩和用笔的强弱变化,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才能使各色衔接准确,自然和谐。

 

(五)深入刻画与调整

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基调后,即可进入深入刻画和塑造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客观对象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远近等具体画面都要精心描绘。为了正确刻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可先从实到虚、由近及远地逐步推移。在每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都要有整体关系,并不断地去把局部与其他部分相比较;并随时注意主要形象和主要部位要鲜明突出,次要部位要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在深入刻画的过程中,既要普遍画,又要重点画,力求画面主次分明,特别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绘主体与背景,尤其是背衬不要用太纯、太鲜的色去刻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初学者都会在铺大色调时,喜欢抓住局部不放,结果给画面造成一种僵硬、腻的现象,甚至深入不下去。这时,你不妨停下来,先画其他局部,过一会儿回头调整这部分关系,或洗掉重来。当某一局部画得完美时,其他部分就会相形见绌,感到不足,这时就必须进行调整,使画面协调、完善起来。

画面的每一个局部基本画完之后,各部分可能与整体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时不妨把画拿到远处,认真检查一下,就会发现画面是否统一,远近空间、透视关系、色彩的冷暖关系和用笔是否得当,主体是否突出,黑白关系是否明确,虚实是否恰当等问题。还会出现粉、轻、花、脏、灰、闷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有计划地从主要地方逐一加以修改和调整。突出主体的表现力,响应画面的和谐感,这一步要忍痛割爱,将各个局部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该加强、突出的地方要加强强度和力度,同时,要利用"点睛”之笔,使画面呈现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的表现力。所以,我们在调整阶段既要有敏锐的目光,又要仔细斟酌,下笔大胆、慎重,以免功亏一篑。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丰富感人、绚丽的色彩展现出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米手绘网 » 拼音王国手抄报模板,https://www.xmcdw.com/html/pic-1858.html

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