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浏览第一条 目的:为了规范生产现场物料存放、使用流程,使生产现场物料管理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有关生产现场的原材料、配件、在制品、成品以及残次品等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存放原则。
1.多利用存储空间,尽最采取立体堆放方式,提髙生产现场空间使用率。
2.使用高层物料架等以增加物料堆放的空间。
3.通路应有适当的宽度,并保持装卸空间,确保物料搬运的顺畅,同时不影响物料装卸工作效率。
4.不同的物料应依物料本身形状、性质、价值等考虑不同的堆放方式。
5.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6.物料的堆放,应考虑存储数量读取容易。
7.物料的堆放应容易识别与检査,如将良品、不良品、呆料、废料分开放置。
第四条 线上物料存放规划。
1.作业物料存放区域规划。针对班组用料类型和搬运特点,划定班组作业物料暂存区域。考虑细分区域将要放置的物料及物料放置方式和所需地方的大小,确定每种物料的区域尺寸。区域设置尽量紧凑,不能有多余的空间,保障物料放置时规范、整洁。
2.规范各区域内物料的摆放。所有物料都摆放在相应的区域内,杜绝物料乱放。各种物料单独存放,同一个容器内不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在各个区域上方粘贴用打印纸打印出的物料名称标识,每个区域的标识可以是悬挂的也可以是贴在墙上的,它们的髙度与方向一致。
3.作业台面的规划。作业台面按物料的形状、大小、重量进行区分,如有必要则配置相应的夹具,不能用夹具放的在台面划好区域,台面上的物料都放在相应的区域内。
第五条 线上物料存放方法。物料的存放若无特殊要求,则按物料的大小、高度、重量等采取适当、有效的存放方法,一般的标准如下。
1.堆放总高度一般限制在3米以下,置放料架时每层不超过1.5米。
2.在放置物料时要考虑物料的重量,重的尽量放在下层,避免存放物料时发生意外。
3.物料储存规定:
(1)流动性,经常使用的物品应储存于靠近接收及搬运的地区,以减少搬运成本。
(2)相似性,经常一起使用的物品宜放在同一区域,以缩短寻找和拿取时间。
(3)物品大小,储存设计时储存位置应按照存放物品的大小而给予适当的空间,以确保空间能充分利用。
(4)安全性,物品的保管安全为第一,危险物品的存放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维护存放作业区的安全。
4.物料员定期检査物料存放是否规范,如摆放有误应及时纠正。
第六条 生产现场巡视的内容。
1.员工是否反映或抱怨物料定额偏低?
2.作业现场是否有较多的报废品或报废物料?
3.是否有明显偏多的加工碎屑或余料?
4.物料损耗的比例是否与零部件比例大致相同?
第七条 现场巡视的三个问题。
1.有没有既定的操作标准?
2.操作标准是什么?
3.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标准?
第八条 现场巡视的步骤。
1.査看现行方法。
2.査阅操作依据。
3.进行对比。
第九条 进行现场巡视须把握新员工、新物料、新岗位这三个关键以及贵重物料、大宗物料、综合使用的物料三大重点。
第十条 做好现场巡视记录,现场巡视记录必须包含如下内容:
1.巡视日期。
2.巡视时间。
3.巡视形式。
4.巡视线路。
5.巡视记录。
第十一条 建立物料台账。物料台账是记录每天发生的物料进出、物料收发、物料退货、物料报废等物料变化的最原始、最全面的统计资料,须详细地记录每一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的物料领用和使用情况。
1.物料台账的作用。
(1)淸楚掌握某种物料的使用情况。
(2)淸楚掌握某订单各种物料的损耗情况。
(3)清楚掌握生产部的物料耗用贵。
(4)为物料损耗分析、物料利用率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5)物料成本核算的依据。
(6)绩效评估的参照。
(7)为企业的物料控制决策提供依据。
2.物料台账的内容。
(1)物料损耗项目:产品、订单、车间。
(2)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低值易耗品4类物料损耗数贵。
(3)明确标示物料的规格、型号、数董、单位及品质级别。
3.物料台账的分类。针对物料使用的用途,物料台账应分为产品类物料统计台账、订单类物料统计台账和车间类物料统计台账三种。
4.通过台账进行物料监控。通过建立物料台账,査找产生超董领料、频繁领料、退料、用料不均衡、利用率下降、物料总价上升等原因,并研究解决办法,达到改善的目的。
第十二条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制定并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由生产部负责检査与考核。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