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协议 员工手册 劳动合同 股权激励 员工管理制度 岗位职责 6S管理 财务管理制度 薪酬体系 企业文化 员工考核表 销售管理 人事管理 阿里巴巴推广 ebay开店教程 亚马逊开店 阿里速卖通 wish平台 敦煌网推广 安全生产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 公司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 办公室管理 仓库管理 档案管理 行政管理制度 股权转让协议 合伙协议 股权收购 成本管理 股权分红 费用报销制度 财务预算管理 连锁店管理 增资扩股 公司章程 承包合同 工程合同 加盟店协议 管理层考核 财务审批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 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工程管理 企业年金 岗位说明书 固定资产管理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内容包括哪些?

小秘办公文档2023-08-25 07:34 861 浏览
点赞 收藏

‌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内容


3.1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公路环境保护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保护自然环境,二是保护和改善包括公路本身的附属设施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达到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①公路开发对自然地理、地质的损坏和对风景资源的损害要严格限制在国家和有关部门规定的范围内;

②在公路施工和汽车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噪声、振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③公路选线、勘测设计,施工要求等应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历史文物、文化古迹、古建筑物等旅游和疗养胜地等的保护规定;

④公路建设要给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护和改善原有公路的视觉环境。

对于高等级公路的环境保护还应达到以下目标:

①公路要适应司乘人员审美、意趣、愉悦、舒适的生理感觉需要,这种需要不仅仅是为了享受,也是加强交通安全,提高运输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

②不仅是为了用路者提供休息、住宿、购物、汽车加油、维修等设施,而且要求这些设施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给人以简洁明快,悦目的感觉;

③公路路线及其所有设施都要顺应自然地理、地貌,有利于沿途优美的自然风景的开拓,创造出一个优美、宁静、清洁、卫生环境;

④利用绿化装饰,将公路建设环境与周围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岽有机地结成一体,使之成为当地风景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公路建设成一个美的宏伟、绚丽多姿的带状公园。


3.2公路环境空气污染防治

公路环境空气污染,主要由机动车辆行驶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及在公路上产生的扬尘所致。公路空气污染防治主要有七种途径:

(1)对现有燃料的改进及前处理:燃油渗水、采用无铅汽油、汽油裂化为可燃气体等;

(2)采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甲醇、氢气等新燃料;

(3)改进发动机结构及有关系统:分层燃烧系统、均质稀燃技术、汽油直接喷射技术、电子控制发动机、化油器的净化措施等;

(4)发动机外安装废气净化装置:二次空气喷射、热反应器、氧化催化反应器、三元催化反应器;

(5)控制油料蒸发排放:曲轴箱油料蒸发控制、油箱和化油器油料蒸发控制;

(6)采用新的汽车能源,如太阳能汽车和电力汽车等;

(7)加强和改进公路交通管理。

为减少公路对环境空气的污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改进对公路的管理:①加强对公路的养护,保持路面平整度,确保公路畅通;②加强汽车保养管理,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③制定各种机动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控制机动车辆的废气排放童;④改善收费管理方式,减少车辆的怠速状态;⑤加强油料质量管理,防止产生严重污染的劣质油料上市;⑥加强公路两侧绿化,种植能吸收(或吸附)有害气体的树种,以减小公路交通大气污染的范围。

公路施工中沥青烟尘也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在公路建设中散发沥青烟的主要有两道工序。一是沥青路面施工现场,沥青混合料由车辆倾倒时散发大量沥青烟,随后摊铺、碾压过程中也会散发沥青烟,施工现场散发沥青烟的治理难度较大,至今尚朱见到治理实例。二是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场(站)在熬油、搅拌、装车等工序中散发沥青烟,可采用吸附法、洗涤法、静电捕集器、焚烧法等方法予以防治。目前,沥青路面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拌合设备都装有上述两种以上沥青烟消除装置,能较好的防治沥青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


3.3公路生态环境保护

3.3.1滑坡的防治

山区公路在选线时,应尽可能避开大型滑坡易发地带。在公路建设与营运中,应对滑坡易发地段进行监测。对幵始蠕动变形地段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同时要尽M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滑坡的防治主要有排(排除地表水和疏干地下水,增加抗滑力)、挡(修建挡土墙,挡住主体下滑)、减(在滑坡上方取土减荷,减小下滑力)、固(在滑坡体内打抗滑桩或烘烧滑动面上体使之胶结,加大抗剪强度)等措施。考虑滑坡防治措施时,必须针对引起滑坡的原因及类型,抓住主要矛盾加以综合治理。

3.3.2泥石流的防治

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生态工程,对泥石流的三个区段,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1)上游形成区:植树造林,保护草地,修建排水系统,减少或断绝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源。(2)中游流通区:在主沟内修建各种拦石坝,拦蓄泥沙石块,削减泥石流的流速和规模,防止泥石流的侧蚀和下切。(3)下游堆积区:修建排洪道和导流堤,保护道路、桥渠、涵洞和其它建筑物。

3.3.3崩塌的防治

在公路项目设计时,对规模大、破坏力强、仍在发展中的大型崩塌,一般应以改线避绕为主,对规模不大的崩塌,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建拦石坝、防护河堤、支撑体、砌石护坡、绿化坡面或清除岩屑堆等措施。在公路项目施工中,应尽可能避免因人工开挖或爆破引起的崩塌。在山区修建公路,对崩塌易发地段,应定期监测,判断崩塌发生的可能性、强度、规模,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如清除危石,改造坡面等。

3.3.4公路建设的水土保持方案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范围为公路的施工区、影响区及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方案的防治目标是使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原有地面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治理,方案实施为沿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水土保持方案一般以防治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及土地沙质荒漠化为重点,并根据不同的影响区域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

(1)对施工区。工程采石取土开挖,应尽ft减少破坏植被;废弃土石渣不得向河道、水库、行洪滩地或农田内倾倒,应选择固定弃渣场,并布设拦渣、护淹及导流设施;对崩塌、滑坡多发区的高陡边坡,要采取削坡升级、砌护、导流等措施进行边坡治理;施工中被破坏、扰动的地面,应逐步恢复植被或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在高速公路沿线还应布设必要的绿化、美化或生物防护区。

(2)对直接影响区。根据需要布设护路、护河(湖)、护田、护村(镇)等工程措施,造林种草,修建梯田、坝地。达到保护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防洪、防风沙能力。

(3)预防保护区以控制原来地面水土流失及风蚀沙化为主,开展综合治理。

3.3.5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公路建设和营运,必须遵守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强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公路选线应避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重要自然遗迹分布区、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果公路项目必须通过上述特殊区域时,应建立有效的保护设施,如保护网栏、兽类通道及桥涵等。在公路施工中,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公路营运中严格管理措施,如限制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噪声,减少尾气污染等。必要时,可以对某些受直接影响的珍稀濒危动、植物迁徙保护。


3.4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

噪声自声源至接受者的过程为声源辐射一传播途径一接受者。由此,噪声控制的原则应是:①降低声源噪声辐射;②控制传播途径;③接受者防护。公路交通噪声主要由车辆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构成,因此降低声源噪声辐射就应从降低车辆动力噪声和轮胎噪声人手。目前,降低车辆动力噪声的办法较为成功,而轮胎噪声的降低主要靠采用低噪声路面来解决。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是目前降低交通噪声的主要方式,所采用的主要措施为控制路线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和在噪声传播途中设置声障使其产生衰减。对于公路交通噪声,采用接受者个人防护措施是不可行的。但可对接受者生活、工作的地点,如学校教室、医院病房和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实施隔声降噪措施。目前,对公路交通噪声实施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3.4.1规划降噪

公路网区域规划时应注意考虑:公路应避免穿越城市市区和乡镇的中心区,尽可能避让学校、医院、城镇居民住宅区和规模较大的农村村庄等环境敏感点;公路两侧规划时应布置商业、工贸、办公等非敏感性建筑,以起声障作用,保护公路与学校、住宅、医院等敏感点的声环境。

3.4.2控制路线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

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和在传播途中的吸收衰减是声波的基本性质,利用该基本性质控制路线距敏感点的距离,是交通噪声防治的基本途径。公路选线除应遵循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建设工程量小等原则外,还应根据环境噪声允许标准控制路线距环境敏感点的距离,最大限度地避免公路交通噪声扰民。由于学校、医院等的声环境质童要求较高,在路线布设时应尽量远离这些敏感点。

3.4.3合理利用障碍物对噪声传播的附加衰减

噪声传播途中遇到声障,会对声波反射、吸收和绕射而产生附加衰减。公路路线布设时,尽可能利用土丘、山岗等地貌作声障,使环境敏感点处于声影区。对于挖方路段,釆用路堑形式,利用路堑边坡的屏障作用降低噪声。在居民区还可以利用土墙、围墙等构筑物、沿街的商务建筑和其他非敏感性建筑的屏障作用降噪,保护环境敏感点。另外,公路路线布设还应尽量利用原有林带的环保作用,同时应加强公路周围绿化,利用林带降低噪声,改善环境质量。

3.4.4低噪声路面

轮胎噪声是交通噪声中不可忽视的噪声源,其频率较高,是干扰人们夜间睡眠的主要“凶手”。据研究,通过改进汽车轮胎降低轮胎噪声是十分有限的,因此,从噪声防治角度,铺筑低噪声路面降低交通噪声源便成为较为有效的措施。轮胎噪声主要由冲击(振动)噪声(因路面不平引起轮胎振动而辐射噪声)、气泵噪声(轮胎滚动时,表面花纹槽中的空气被压缩后迅速膨胀释放而发出噪声)、附着噪声(由轮胎橡胶在路面上附着作用力而产生的类似于真空吸力噪声)组成,轮胎与路面接触噪声的大小不仅与轮胎表面花纹有关,更主要的取决于路面的表面特性。根据轮胎噪声产生的机理,铺筑的开级配多孔隙沥青路面,面层内产生互通的孔隙网,类似于多孔吸声材料可以吸收轮胎噪声。轮胎与路面接触时表面花纹槽中的空气可通过孔隙向四周逸出,减小了空气压缩爆破产生的噪声。与密实路面相比,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减小,有助于附着噪声和冲击噪声的降低。由于低噪声路面与其他降噪措施(如声屏障)相比,具有经济合理、保持环境原有风貌、降噪效果好和行车安全等优点,目前发达国家已广泛展开应用研究。

3.4.5公路声屏障降噪

在公路交通噪声传播途中设置声屏障是控制噪声传播途径,降低交通噪声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声屏障越接近声源(或接受点),其噪声衰减量越大,因此通常将屏障建于公路路侧或环境敏感点附近。声屏障的高度由设计噪声衰减量计算而得,当近路侧声屏障的高度较大时,可将屏障的上部作成折形或弧形,将端部伸向公路,以使更接近声源。声屏障的长度应大于其保护对象沿公路方向的长度,通常需经过计算,同时根据保护对象的性质、规模和屏障的造价等综合确定。建造声屏障的材料及构造形式较多,设计时应满足技术经济合理、高强度、施工简便、美观、耐久、防火等性能。声屏障的构造因材料不同而各异,归纳起来可分为砌块类型、板体类型和生物类型三类。


3.5公路水环境污染防治

3.5.1公路服务设施污水处理

公路建成投人营运后,其服务设施将排放一定数量的污水,如高速公路服务区、路段管理处及收费站的生活污水、洗车台(场)的污水、加油站的地面冲洗水等。若这些设施的所在地远离城镇不能直接排人污水系统时,排放的污水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1)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化粪池处理。化粪池是污水沉淀与污泥消化同在一个池子内完成的处理构筑物,污水在池中缓慢流动,停留时间为H〜24h,污泥沉淀于池底进行厌氧分解。

双层沉淀池处理。污水从双层沉淀池上部的沉淀槽中流过,沉淀物从槽底缝隙滑人下部污泥室进行消化。

生物塘处理。利用修建公路时的取土坑(或洼地)整修作为生物塘。污水在塘内经较长时间的停留或贮存,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与分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

(2)含油污水的处理

大型洗车场和加油站的污水常含有泥沙和油类物质,通常采用隔油池进行处理。当污水进入隔油池后,泥砂沉淀于池的底部,浮油漂浮于水面,利用设置在水面的集油管收集去除。

3.5.2公路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路面径流水环境污染,是指公路在营运期间,货物运输过程中在路面上的拋撒,汽车尾气中微粒在路面上的降落,汽车燃油在路面上的滴漏及轮胎与路面的磨损物等,当降水形成路面径流就挟带这些有害物质排入水体或农田,一般不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大面积的污染。但当公路距水源保护地、生活饮用水源和水产养殖水体较近时,路面排水不能直接排入这些水体,必要时可设置生物塘,将路面径流引入塘内得到隔油沉淀和净化处理。

3.5.3施工期的水环境污染防治

公路施工期间无论是施工废水,还是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都是暂时性的,随着工程的建成其污染源也将消失。可采用简单的、经济的处理方法。如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处理,施工废水设小型蒸发池收集,施工结束将这些池清理掩埋。大桥、特大桥施工期间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向水体弃渣,向水体抛、冒、滴、漏有毒化学物品等。防止此类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加强监督管理与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


3.6公路建设社会环境影响控制

公路建设各阶段中可能造成的主要社会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如表21-1所示。

公路建设阶段对社会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

3.7公路景观环境保护对策

3.7.1公路与景观环境的协调

公路与景观环境的协调是将公路设施融合到沿线环境中去,充分利用地形、树林、草地等,尽可能保持景观环境的原有风貌,为动植物生存提供空间,使公路成为当地自然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7.2减少对景观视觉环境的侵害

减少公路对景观视觉环境的侵害,关键是做好路线设计和路基设计。在路线设计时对没景观环境作全面调査,按地貌、生态等特征对公路给环境视觉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其影响程度分三档:非常侵害——在视觉中拟建公路处于统治地位;一般侵害——在视觉中拟建高速公路处于重要地位;微弱侵害~—在视觉中拟建高速公路处于不明显地位。因此,路线设计时不应过分强调线形,更不应突出公路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其路线、路基、桥梁、色彩等应与周围景色和谐。

3.7.3保护景观资源

景观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其中相当部分属于不能再生资源(如奇特地貌、名木古树、珍稀生物、历史文物、峡谷、溪流等)。公路建设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景观资源要采取避让或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保护。

3.7.4设计技术措施

公路景观环境保护工程技术措施涉及的内容较广,如:通过边坡曲线的变化将边坡融汇于原地形之中,增加自然感;在山区、丘陵地、台塬地、黄土高原等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高速公路上、下行车道釆用分离式路基,减少对原地貌的开挖,减小对视觉环境的侵害;利用中央分隔带改善公路景观环境,在山坡荒地、戈壁沙漠及草地等非农用土地的路段,增加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并将原地面植被、小土丘、坚固的石头等原有地物保留,使中央分隔带自然化;对于那些不能复耕、还耕及农副业开发的取、弃土坑和釆石场应作景色处理,使受损的视觉环境尽快修复,常用的措施有植树、种草,使其尽快恢复地面植被,整修后用作停车场,修成池塘养鱼,有条件时可修成公路景点。

3.7.5施工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防止乱挖乱弃土石方,并保证防护工程与土石方工程尽可能同步进行。对施工中留下的痕迹以及弃土堆等应加以必要修饰或修整,以恢复其自然外观。对砂石料场、水泥混凝土拌和场及沥青拌和场产生的粉尘、沥青等污染物作防护处理,对施工运输产生的扬尘也需要进行处理;对施工爆破产生的振动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减少对沿途居民的干扰。

3.7.6公路绿化和美化

科学的绿化可以使公路自身形成一种带状的优美环境。通过科学的公路绿化更好的突出公路的优美线形,并有好的视线诱导,以增进交通安全。因此,对绿化植物的树种、树高及种植方式的选择,应与交通功能一致。对有中央分隔带的高等级公路,还应考虑防眩种植。

从司乘人员观赏要求确定合理的绿化间距,并要离路边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影响司乘人员观赏路边景色。绿化还要注重地方特色与公路特征。线形、地形、沿线建筑等可以赋予公路特征,而绿化的地方特色也是重要特征,具有地方特色的公路才能显示出有别于其他公路的个性,因此,在实践中强调一条路线或一个地方通过某种绿化形式或树种表现它的特征是很有必要的。

公路绿化具有稳定路基、改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景观视觉环境等综合作用。公路绿化宜釆用当地“土生土长”树木及灌草,种植效果更好,管护简便,而且较为经济。